


中央集中釋放穩定樓市信號 調控長效機制漸近
發布時間:2013-10-24 作者: 瀏覽次數:5733
面對持續升溫的房地產市場,中央近日集中了釋放穩定樓市的信號。央行和國土部近日分別表態,要落實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以及增加住宅用地供應量。而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也漸行漸近,中共十八界三中全會被認為是政策加碼的節點。
央行否認收緊房貸政策
由于樓市成交量持續增長,銀行房貸額度出現緊張。近期,多家商業銀行被曝出收緊房貸。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近日對此表示,當前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應總體較為充裕,各商業銀行并未出臺明確的個人房地產按揭貸款停貸政策,
但該發言人也強調,“由于前三季度部分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增長較快,9月以來,一些中小型銀行在貸款結構方面有所調整,部分城市個人住房貸款的審批和發放時間有不同程度的延長。”
對于大家普遍關心的剛需置業問題。央行稱,“支持居民購買首套自住房的貸款需求。前三季度商業銀行新增的個人住房貸款中,首次購房貸款占比達到76.5%,也就是說,超過了四分之三的個人住房貸款是首次購房貸款,客觀上抑制了投資需求。”
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表示,新近一輪的房地產調控舉措成效顯現,剛性購房需求已回歸主體,投資性購房得到控制。在調控政策不變及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的前提下,貨幣政策將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。
而央行關于“下階段將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”的表態,將對穩定房價產生影響。央行同時還表示,積極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、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和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需求,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。
國土部欲給土地市場降溫
幾乎在央行做出上述表態的同時,國土部也釋放了穩定樓市的信號。國土資源部昨日召開新聞座談會表示,前三季度各地按照年初安排,普遍加大了土地推出力度,最終體現為實際供地量增加,總體上符合國土資源部有關要求和調控預期。
但據《上海證券報》報道,國土資源部是“定向”敲打土地市場,以求給火爆的土地潑點冷水。近日,北京等地“地王”紀錄被頻頻刷新。中指院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全國300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近21107億元,同比增加近70%。
亞太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說,“前三季度土地交易紅火,一是很多城市今年土地供給量顯著增長,其中住宅地塊供應量超過去年。二是地價兇猛上漲,地王頻現。高溢價與高地價的成交量暴增。三是房企補倉意愿強烈,資金充足。”
國土部表示,在房地產用地管理和調控工作中,始終把做好土地供應工作放到首位,今年更是要求各地根據市場的情況著力‘穩供應’,增加住房有效供給,對房價持續上漲的城市,更要加大工作力度,實現住宅用地供應量增加。
國土部指出,今年前三季度,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積極采取措施,努力增加住宅用地供給,取得積極成效。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前三季度住宅用地供應量已接近或超出過去5年平均水平,四季度還將繼續增加土地供應。
按照正常開發周期,國土部預計明年上半年將有相當數量的已供土地會形成有效供給,不僅能夠有效穩定當前房屋和土地市場預期,還有助于保證后市住房持續有效供給。
調控長效機制漸行漸近
在中央集中釋放穩定樓市信號的同時,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也有了新的動向。參與了房地產長效機制討論的華遠地產任志強近日向媒體表示,長效機制討論方案已經幾易其稿,但沒有透露曾經被作廢的長效機制方案細節。
《國際金融報》援引業內觀點,建立房地產運營長效機制對于目前調控房地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需要減少行政手段干預樓市,擴圍房產稅等多項措施來增加供應,引導需求,同時改變地方政府業績考核方式,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等。
調控長效機制中涉及的房產稅問題尤其受到大家關注。有媒體報道,坊間盛傳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即將出臺,其中包括可能進入實質推進階段的房產稅。受此影響,北京一些擁有多套房的財富階層開始出售名下的房產。
政策預期也催生了市場的觀望情緒。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說,“在經歷了近半年的政策真空期后,11月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可能會帶來政策變數,這也給市場帶來了些許期待,也在一定程度助推了市場上觀望情緒的蔓延。”
而中國指數研究院則認為,由于多地房價近期快速上漲,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房地產調控升級預期可能將趨濃,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將逐漸浮出水面,受此影響,四季度成交仍將處于高位,但明年市場將更趨理性 。
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說,“業界都在期待三中全會以后能有一個說法。屆時,房地產長效機制會面市,如房地產直接融資、房產稅、土地供給制度、保障房、城鎮化整體布局和規劃,最后都將給出一個說法。”
央行否認收緊房貸政策
由于樓市成交量持續增長,銀行房貸額度出現緊張。近期,多家商業銀行被曝出收緊房貸。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近日對此表示,當前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應總體較為充裕,各商業銀行并未出臺明確的個人房地產按揭貸款停貸政策,
但該發言人也強調,“由于前三季度部分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增長較快,9月以來,一些中小型銀行在貸款結構方面有所調整,部分城市個人住房貸款的審批和發放時間有不同程度的延長。”
對于大家普遍關心的剛需置業問題。央行稱,“支持居民購買首套自住房的貸款需求。前三季度商業銀行新增的個人住房貸款中,首次購房貸款占比達到76.5%,也就是說,超過了四分之三的個人住房貸款是首次購房貸款,客觀上抑制了投資需求。”
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表示,新近一輪的房地產調控舉措成效顯現,剛性購房需求已回歸主體,投資性購房得到控制。在調控政策不變及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的前提下,貨幣政策將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。
而央行關于“下階段將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”的表態,將對穩定房價產生影響。央行同時還表示,積極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、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和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需求,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。
國土部欲給土地市場降溫
幾乎在央行做出上述表態的同時,國土部也釋放了穩定樓市的信號。國土資源部昨日召開新聞座談會表示,前三季度各地按照年初安排,普遍加大了土地推出力度,最終體現為實際供地量增加,總體上符合國土資源部有關要求和調控預期。
但據《上海證券報》報道,國土資源部是“定向”敲打土地市場,以求給火爆的土地潑點冷水。近日,北京等地“地王”紀錄被頻頻刷新。中指院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全國300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近21107億元,同比增加近70%。
亞太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說,“前三季度土地交易紅火,一是很多城市今年土地供給量顯著增長,其中住宅地塊供應量超過去年。二是地價兇猛上漲,地王頻現。高溢價與高地價的成交量暴增。三是房企補倉意愿強烈,資金充足。”
國土部表示,在房地產用地管理和調控工作中,始終把做好土地供應工作放到首位,今年更是要求各地根據市場的情況著力‘穩供應’,增加住房有效供給,對房價持續上漲的城市,更要加大工作力度,實現住宅用地供應量增加。
國土部指出,今年前三季度,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積極采取措施,努力增加住宅用地供給,取得積極成效。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前三季度住宅用地供應量已接近或超出過去5年平均水平,四季度還將繼續增加土地供應。
按照正常開發周期,國土部預計明年上半年將有相當數量的已供土地會形成有效供給,不僅能夠有效穩定當前房屋和土地市場預期,還有助于保證后市住房持續有效供給。
調控長效機制漸行漸近
在中央集中釋放穩定樓市信號的同時,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也有了新的動向。參與了房地產長效機制討論的華遠地產任志強近日向媒體表示,長效機制討論方案已經幾易其稿,但沒有透露曾經被作廢的長效機制方案細節。
《國際金融報》援引業內觀點,建立房地產運營長效機制對于目前調控房地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需要減少行政手段干預樓市,擴圍房產稅等多項措施來增加供應,引導需求,同時改變地方政府業績考核方式,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等。
調控長效機制中涉及的房產稅問題尤其受到大家關注。有媒體報道,坊間盛傳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即將出臺,其中包括可能進入實質推進階段的房產稅。受此影響,北京一些擁有多套房的財富階層開始出售名下的房產。
政策預期也催生了市場的觀望情緒。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說,“在經歷了近半年的政策真空期后,11月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可能會帶來政策變數,這也給市場帶來了些許期待,也在一定程度助推了市場上觀望情緒的蔓延。”
而中國指數研究院則認為,由于多地房價近期快速上漲,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房地產調控升級預期可能將趨濃,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將逐漸浮出水面,受此影響,四季度成交仍將處于高位,但明年市場將更趨理性 。
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說,“業界都在期待三中全會以后能有一個說法。屆時,房地產長效機制會面市,如房地產直接融資、房產稅、土地供給制度、保障房、城鎮化整體布局和規劃,最后都將給出一個說法。”